传真:0318-4236599
地址:河北衡水景县龙华工业区
邮箱:15512999111@163.com
网址:www.hbtengshida.com
新华社合肥4月28日电(记者 杨丁淼)作为全国首批“海绵城市”建设试点,一年来,安徽省池州市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,建立智库团队,坚持规划引领和道法自然的原则,在道路、学校、湿地、城市黑臭水体等多种建设类型上均有突破,建设“表里如一”的海绵城市成果初现。
海绵遇上水乡 城市力求“表里如一”
池州市位于长江之滨,境内有三大水系、十条河流,降水充沛,但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致使硬化地面比例逐渐提高,降雨回补地下水的能力越来越弱,给池州市带来内涝不断、城市水体水质不稳定的难题。
与城市排水管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陈华接任池州排水公司总经理后,要烧的“第一把火”,就是绘制一张特殊的“地图”——池州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。
“建设海绵城市,首先要摸清家底”,陈华告诉记者,由于管线常年深埋地下,被腐蚀“跑冒滴漏”、雨污混流、管道塌陷的情况十分常见,甚至有的管道当年建设时就没有对接上,因此,“雨季一来,城里看海”成为民众既熟悉又无奈的调侃。
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整改的过程。2015年汛期之前,池州市排水集团就累计清疏管网108公里,检查井2688座,雨水口20022个,清出淤泥812立方米。在去年汛期雨量多于往年30%的情况下,池州市通过管网普查、清疏和修复工作,老城区未出现明显积水点,局部内涝情况明显好转。
根据规划和水环境现状,池州统筹安排七大类、共55个重点工程项目,预计财政投入48亿元,拉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200亿元。
池州市住建委副主任余祖平表示,海绵城市试点建成后,不仅能让池州“表里如一”,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还将进入湿地系统二次净化,回灌清溪河,做到循环利用,最终进入长江的水质将大大提升。
道法自然 留住山水乡愁
为了增强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,池州市投入1600万元招标成立了以北京建筑大学雨水团队为主体的智库,负责整体咨询规划、施工巡查、竣工验收和维护管理等方面。
项目负责人赵杨介绍,池州主要根据现有的地形、水位等条件,“净、用、排”等多种类型在示范项目中均有体现,不搞大拆大建,真正留住山水乡愁。
——“净”化平天湖。冬去春来,池州市民早已习惯平天湖湿地百鸟和鸣、草木萋萋的宜人风光,然而近年来,平天湖也日益受到上游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污染的威胁。据介绍,池州市将在上游和湿地附近种植水生态涵养林,用“水下森林”的方式降解和吸附水中污染物,达到净化效果。
——雨水可回“用”。在池州一中记者了解到,此前校园内路面硬化,一下雨校园就变成了水塘。如今,道路、操场和停车场的路面全部换成了崭新的透水混凝土。“未来80%的雨水会直接渗透至地下,其余雨水进入蓄水池,经过土壤自然净化,可以用来冲洗路面、灌溉校园苗木,雨水回用率将超过15%”,赵杨介绍。
——道路巧“排”水。据介绍,过去齐山大道的机动车油污、道路垃圾直接随雨水排入南湖,已使南湖成为轻微黑臭水体。在改造工程现场,记者看到道路两旁已换成间隔式路沿石,植草沟、溢流口和多个雨水花园已经建成。工程承建方上海锦水建设集团副总经理潘孝华告诉记者,改造后植草沟达到生物滞留和净化效果,通过调整地形将雨水引流,遇到暴雨,道路和桥梁也设计成为排水通道,整个工程多采用自然改造的方法,避免了过多使用造价高昂的透水砖,项目建设成本与修建普通道路并无太大区别。
海绵城市重建设 更要重管护
池州市围绕建成具有吸水、蓄水、净水和释水功能的城市海绵体的目标,截至4月底,包括道路、公园、学校、湿地、城市黑臭水体等多种海绵城市类型的设计工程总承包(EPC)项目均已开工,未来将采取EPC+PPP(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)的模式统一维护运营。
对于目前各地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,北京建筑大学雨水团队专家认为亟需走出两大误区:一是海绵城市不等于透水铺装,而是要因地制宜多采取自然手段,避免过度建设的技术误区;二是重建设、轻管理,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是否可持续发挥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续管理维护,如河道及调蓄池的保洁清淤、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定期清理,有的城市植草沟、调蓄池、种植屋面因为缺乏专业管理和维护,丧失了原有作用,造成人财物的浪费。
池州市委书记赵馨群表示,池州建设海绵城市绝不搞“运动式”的试点工程,未来,海绵城市的理念将融入池州山水城市、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中,落实到城市建设、管理的方方面面。